衛福部於11月26日召開特管法修法會議,邀請部定專科醫學會、學會、協會等40個專業團體與會討論,歷時近三小時的討論後,在「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兩大方向上取得初步共識。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理事長陳俊光醫師於會中表示:「一向支持提升專業品質,但新制必須建立在可行且符合臨床實證的基礎上,呼籲修法應兼顧『安全、專業、可行』三大原則,才能讓政策真正落地。
加強美容醫學管理 醫界樂觀其成
本次會議中,政府與醫界均認為,加強美容醫學管理、提升醫療品質,是維護病人安全的重要基礎。多位與會代表表示,醫界樂於見到更健全的制度,但新制必須在充分溝通後,提出具體且可行的配套措施,才能避免制度落差造成現場執行的困難,也才能真正讓制度更符合病患實際需求。
PGY成共識 學會協助補強人才鏈
會議在「醫學生畢業即投入醫美」議題上達成共識,2019年後畢業的醫師須完成PGY才能從事美容醫學。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指出:「PGY自2011年起修法,至2019年政策才完備上路,而有少數人利用過渡期直接執業,不僅有違專業精神,也提升病安風險,因此已執業者亦需補齊訓練。」
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理事長陳俊光則強調,學會長期深耕專業教育,未來也將配合政府政策,提供更完整的訓練資源,協助補強醫美專業人才培育鏈,讓制度在落地時更貼近臨床需求,成為政府推動醫美管理的有效助力。
學會自律受肯定 望納入法定時數折抵
作為美容醫學領域的重要專業團體,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強調現有自主認證制度的成熟性與長期累積的教育成果。陳俊光理事長指出:「學會的認證制度已運行多年,包括至少兩年的會員資格、六十學分的專業訓練,以及五年一次、需再累積一百二十學分的換照制度,並將於2026年起增設術科考試與更完整的實作課程。」他認為,這套制度在完整度、專業度與臨床連結上,皆已相當成熟,足以作為政府推動美容醫學自主管理的重要基礎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主管機關認可之學會課程」納入特管辦法規範之內的方向,未來學會認證的學分即可折抵草案中所要求的相關時數。這項政策轉變代表主管機關已開始看見民間專業教育的多年努力,具正面意義的進展。
醫學會強化教育培訓 擴大課程啟動升級
為配合政策方向並強化臨床人才培育,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宣布,2026年將舉辦逾50場認證課程,並新增兩場大體老師解剖實作,預計超過百名會員受惠。陳俊光理事長表示:「大體解剖老師課程在醫美領域極為罕見,能促成此課程不僅需跨領域協調,更涉及倫理、場地、師資與資源等多重門檻,能順利開課極為難得,也展現學會在專業教育上的深厚投入與努力」。
理事周哲宇醫師指出:「大體解剖實作讓醫師能在最真實的人體結構中掌握注射層次、深度與關鍵解剖位置,這種立體經驗是課堂與模擬訓練無法取代的,對臨床判斷與施作安全具有關鍵價值。」他強調,美容醫學需學科與實操並重,期盼未來課程能與草案中的學分制度接軌,讓教育更具連貫性與臨床效益。
學會整合意見 盼與政府共創雙贏
草案公布後,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迅速傾聽會員意見,包含支持與反對者的聲音。陳俊光理事長表示:「面對制度調整,本就會出現多元觀點,而這些差異並非對立,而是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據。」他強調,學會的責任是負責把第一線臨床實務整理成具體建議,避免制度脫離現場。
陳俊光理事長最後表示:「完全理解部分醫師對人力配置與成本負擔的憂心,也承諾將在12月3日的二度會議中持續反映基層的聲音,協助爭取更合理的制度安排。」他強調,唯有兼顧安全、專業與可行,政策才能真正落地,不是選邊站,而是協助找到一個醫師能安心執業,病患更獲保障的最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