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不能等! 三成早產兒需要早期療育

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對於出生即面臨存活挑戰的早產兒更是如此!根據早產兒基金會追蹤檢查小組報告顯示,逾三成極低體重早產兒發生神經動作發展與視聽力問題,需要介入療育。新生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許瓊心醫師強調,2歲前的評估篩檢與持續追蹤的觀念極為重要,從矯正年齡6個月起,需要定時並持續地追蹤早產兒各項發展,以轉介及時治療。
 
早產兒面臨語言肢體發展障礙
悅嬣在2歲追蹤回診時,被發現語言發展遲緩,字彙量與邏輯思考皆不足;而身形明顯比同齡孩子小一號的宸汝,則是需要早療復健以增加體能。這兩位出生低於1501公克的極低體重早產兒並非個案。早產兒基金會董事暨耕莘醫院小兒科醫師鄒國英表示,早產兒在6、12個月的評估篩檢,大約有3成的孩子需要轉介接受早期療育,即使到24個月依然有近3成的孩子需要被轉診進行相關療育,特別是語言及心智發展部份。
 
每10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是早產兒
在台灣,每10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早產,平均每天新增55名早產兒。拜健保之賜,早產兒被放棄的案例已顯著減少,相對的1501公克以下的極低體重早產兒被救治的機會增加,但是對於這群出生即面臨種種挑戰的小腳ㄚ來說,接受治療、存活下來僅是他們的第一次機會,第二次機會是亟需專業團隊長期追蹤以早期發現治療,陪伴他們順利長大。
 
拍攝紀錄短片喚醒對早產兒關注
為喚醒社會大眾對於早產兒的關注,早產兒基金會與傑出女導演周旭薇合作拍攝紀錄短片,透過長達一年的拍攝,細膩訴說著兩個家庭的真實故事,令人動容。周旭薇導演說,從悅嬣及宸汝身上都看到投資我們的孩子是有滿滿的成效與收穫,家長無疑是最辛苦的,需要有強大的支撐讓他們成為孩子的後盾。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健康專輯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