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多者記憶力差 易引起老年癡呆症

瑞典科學家於斯德哥爾摩牙醫大會上公佈的研究報告顯示,當人體疼痛的牙齒被拔掉時,人的部分記憶也被拔掉了,可是會讓記憶力越來越差。為什麼呢?
 
瑞典于默真大學(Umea University)研究團隊集結心理學、牙科與腦神經內科的專家學者,在長達15年的時間裡對近2000名、年齡落在35歲至90歲的志願者進行調查,針對牙齒健全者和牙齒被全部拔除、使用假牙者的記憶力進行研究。
 
專家發現,這2000名教育、年齡、疾病史等其他背景相似的被研究者,牙齒健全者的記憶力明顯比被拔除的人要好得多。于默真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貝里達爾表示,因為缺牙或拔牙會導致切通往腦部的神經受損,進而影響記憶或某些大腦功能,罹患老年癡呆等退化症。
 
大腦有兩種長期記憶存儲模式,即陳述性記憶和非陳述性記憶。簡單來說,當人們被問及某一個電話號碼時,我們可回憶起來並用語言表達出來,這種有意識的記憶叫陳述性記憶。相反的,非陳述性記憶很多時候不是由清醒的意識,而是潛意識控制的,難以以語言表達,如,如何握筆、如何在腳踏車上平衡。雖可把這些過程、技術、細節傳授,但是,當自己在「調用」這些記憶的時候,你並不需要經過意識層面的處理,而且這些記憶一旦形成,就很難忘記。
 
專家解釋,這兩種記憶的產生,主要發生在大腦的「海馬迴」,海馬迴存在大量的神經細胞,有類似資訊轉換站的功能。舉例來說,如當我們人生中第一次吃魯肉飯時,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會接收到魯肉飯的色香味等各種感知覺訊息,它們會把訊息傳遞給海馬迴。
 
一旦海馬迴接受刺激,神經元就會逐步形成持久的網路連結而形成記憶,如果沒有強而有力(如,魯肉飯不好吃)或持續的刺激(只是偶然吃一次),大腦接收到的資訊就會自動消失,就記不住
肉飯的味道了。
 
而隨著年紀增大,大腦功能會衰退,短期記憶力也跟著衰退。而研究證實,咀嚼的動作可以增加大腦海馬迴細胞的活躍性,防止老化,進而預防老人癡呆。英國諾森布裡亞大學研究也認為,多咀嚼可加快心臟運動,使腦部荷爾蒙分泌增多,從而提升記憶力。
 
此外,咀嚼還能促使唾液的分泌,而大腦中負責分泌唾液的區域與記憶和學習有密切關係。對此,美國哈佛大學牙醫學博士陳俊龍說,吃飯時多咀嚼、飯後漱口,都可幫助維持腦部活力;而對於正在發育的青少年,多咀嚼可促進大腦發育。所以缺牙越多,人的咀嚼功能就越差,由此會對記憶力產生間接影響。至於拔牙本身,是不會直接損傷腦神經導致記憶力衰退的。
 
研究團隊相信,缺牙者的記憶力比牙齒健全的要差很多,因此,專家認為,缺牙可能是老人易患失憶症的原因之一。對此,陳俊龍博士說,此研究結果和日本科學家的研究不謀而合,被拔掉牙齒的小白鼠記憶力明顯不如牙齒健全的同類,且大腦皆有受損。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健康專輯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