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1歲男童,被媽媽發現對聲音毫無反應,緊急就醫檢查,才發現孩子聽不見,屬於先天性聽力損失,透過配戴助聽器且接受語言訓練後,已能漸漸和人對話;衛福部桃園醫院小兒加護病房護理師吳慧貞指出,聽力損失屬於常見的先天性缺陷,因此新生兒出生24至60小時內,就必須接受聽力篩檢。
先天聽障嬰兒 持續追蹤治療
臨床上,嬰幼兒發生聽障機率,出生約佔1/1000為雙耳重度聽障,另外約有3/1000-4/1000為輕度聽障或單耳聽障;吳慧貞說,若孩子未通過初篩,一個月後就必須再次進行複篩,但仍有孩子必須繼續追蹤治療,才能確定排除無任何聽力損失。
臨床上,嬰幼兒發生聽障機率,出生約佔1/1000為雙耳重度聽障,另外約有3/1000-4/1000為輕度聽障或單耳聽障;吳慧貞說,若孩子未通過初篩,一個月後就必須再次進行複篩,但仍有孩子必須繼續追蹤治療,才能確定排除無任何聽力損失。
嬰幼兒聽力障礙 自行篩檢及早發現
護理師吳慧貞進一步說明,未通過聽力篩檢的嬰幼兒,出生三個內必須執行完整的聽力學及醫學評估,確定診斷後,會把握在聽損一個月內完成輔具的初步選配,且轉至療育機構,持續進行聽語療育訓練和追蹤,因此,若能及早發現症狀,父母就應盡早帶孩子接受檢查治療。
護理師吳慧貞進一步說明,未通過聽力篩檢的嬰幼兒,出生三個內必須執行完整的聽力學及醫學評估,確定診斷後,會把握在聽損一個月內完成輔具的初步選配,且轉至療育機構,持續進行聽語療育訓練和追蹤,因此,若能及早發現症狀,父母就應盡早帶孩子接受檢查治療。
聽力篩檢能讓嬰幼兒在不哭鬧的狀態下完成,僅需五分鐘,過程簡單且無痛,若能透過篩檢及早發現,且把握六個月前接受完整治療,未來孩子在成長時,語言、認知和溝通等協調,都能和一般孩童一樣;吳慧貞提醒,父母們多點觀察和照護,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治療,讓孩子也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