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免開刀! 8旬阿嬤靠「這1治療」延續散步人生

心臟衰竭是心臟無力打出足夠血液,常見症狀包括喘、咳、疲累,活動受限,嚴重者會呼吸困難、水腫、心絞痛。

心臟衰竭是心臟無力打出足夠血液,常見症狀包括喘、咳、疲累,活動受限,嚴重者會呼吸困難、水腫、心絞痛。

84歲黃阿嬤飽受胸痛胸悶所苦,走兩步就氣喘吁吁,生活大受影響。檢查發現她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室射出率僅20%,是典型心臟衰竭。考量年邁不宜手術,收治案例的亞洲大學附設醫心臟內科郭勛南建議以非侵入性「體外反搏治療」。療程後阿嬤症狀改善,還能戶外散步半小時,讓家人欣喜。

初期症狀易輕忽 年長者常誤認老化

郭勛南醫師指出,心臟衰竭是心臟無力打出足夠血液,常見症狀包括喘、咳、疲累,活動受限,嚴重者會呼吸困難、水腫、心絞痛。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被忽略,年長者更常誤認老化而延誤就醫,發現時心臟功能已難恢復。

黃阿嬤有多重慢性病且曾接受心導管手術,是心臟衰竭高風險群。檢查顯示其心室射出率僅20%,左心室擴張期指數也高,確診為嚴重心臟衰竭。由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又不適合手術,經討論後安排黃阿嬤接受為期35週的體外反搏治療。治療三週後,阿嬤胸痛減少、運動耐受度提高,喘的狀況消失,療程結束後精神體力變好,重拾好心情。

非侵入性治療 助心臟有效供血

郭勛南醫師強調,體外反搏治療透過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心臟供氧效率,適用於無法手術或藥物效果不佳的穩定性心絞痛或心臟病患者。治療時穿戴氣壓袖套,藉由壓力施放提高主動脈舒張壓,降低收縮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幫助心臟更有效工作。他也提醒,患者需遵醫囑服藥、維持良好作息飲食,才能維持生活品質,降低心血管急症風險。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